时间:2022/7/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较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春天的阳光温暖和煦,吃完热腾腾的早餐,年轻人充满朝气地开启新一天的工作;老年人悠闲自在,在公园里沐浴阳光打起了太极拳;从融水苗族自治县来柳州工作的苗族青年贾老红在工厂挥汗如雨;退休的壮族教师黎希在柳江边垂钓……就业有岗,老有所养,多民族融洽,这是一幅幅幸福的画面。这一幅幅有温度的民生画卷背后,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份民生泽福。柳州市人社局全体干部职工是各民族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引路人”,是柳州市各族群众生活有保障的“守护者”。他们牢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基于这个认识,柳州市人社局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抓出了成效。

↑柳州市人社局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举办乡镇专场招聘会

就业

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

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的苗族青年沈花成和妻子常年在广东打工,受疫情影响,他们在为如何安全前往广东复工发愁。

“必须打通农民工的返岗复工路,全力保障他们的就业和收入!”柳州市人社局当机立断,做出了为农民工提供外出务工专门运输服务的决定,迅速展开了一场护送农民工返岗复工的“突击战”。

冲锋在前,扛责在肩。

为百姓护航,与时间赛跑。年春天的那个晚上,柳州市人社局办公大楼灯火通明、电话不断,党员干部争分夺秒抓紧收集全市各县区报送的赴粤务工农民工名单,对申请人员的身份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仔细审核,力保人员信息无错漏,帮助农民工“应出尽出、愿出尽出”。

当柳州市组织“专列”护送农民工赴粤的消息传到村里,沈花成第一时间给自己和妻子报了名。年2月23日,夫妻俩和柳州市余名农民工乘坐定制的“柳州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赴粤务工专列”顺利返岗。

随后,农民工返岗专车和航班也陆续将农民工送往务工目的地。这是柳州市人社局在广西率先发出首趟农民工返岗专车和航班,“点对点”输送农民工有序返岗。

一列列动车呼啸而过,一架架飞机穿过蓝天。

柳州市人社局共组织批次专车、专列和航班“点对点”输送名各族农民工有序返岗,返岗农民工多来自北部三县,少数民族占60%以上。

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

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自然条件恶劣,柳州大多数的贫困户分布在这三个县,就业率普遍较低。柳州市人社局在制定政策和开展相关工作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主动谋划,狠抓“两帮扶”措施,把劳动技能强、愿意赴外省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输送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把因家庭原因不能远赴外省务工的输送到广西区内企业务工,把确实不能离家务工的安排就近就地务工,全面帮扶贫困劳动力“应出尽出”。

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青年石秋香是农民工创业带头人中的佼佼者,她创立的“秋野家扶贫红薯”项目年产红薯多吨,带动多农户加入产业链。

技能

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

年,广西首个“匠人村”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田里村贾里屯落地,工艺师们经常送艺进村,就地培训,驻村传习,言传身教,开展传统工艺棕编、蜡染、苗绣、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项目培训,带动整村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培训人,有效帮扶贫困劳动力掌握技能增收脱贫。

苗家女子梁小哲是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人。一直着力打造保护传统苗族服饰文化,传承传统苗族服饰与刺绣、织锦、蜡染编织等手工技艺,并获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柳州市美术工艺大师、柳州工匠等荣誉称号。受到广西新闻频道、魅力香粉笙乡竹海、柳州融媒、柳州电视新闻的采访,在柳州、秀美融水深情苗乡、新华社等媒体、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970.html

------分隔线----------------------------